大功。”
潘筠颔首:“的确立了大功。”
原来是于谦拨款研发的,难怪他对大炮的使用率这么高,那炮阵,直接把瓦剌的士气给轰没了。
潘筠嘴角微翘,拍了拍手下的炮管道:“我知道,你们头疼的是材料,我来助你们一臂之力。”
七品官:“国师,这个时候东南沿海已经打起来了吧?我们现在造器还来得及吗?”
“海禁已开,海上的争夺只会更激烈,我们兵部和工部只管研发利器,至于什么时候用,就是军队的事了。”
大家一想也是,重新热情地投入。
“海上的火炮要抓地稳,又要可以转向移动,发射距离要足够远…”
潘筠一头扎进兵部和工部,偶尔在皇帝找来时给他做心理疏导,顺便教他一些为君之道。
她也不管自己说的为君之道是正确还是错误,反正就跟着自己的心意来胡编乱造。
她一脸高冷,即便是胡编乱造,却言之有理,皇帝总是相信她。
就这样,等到腊月,新帝的工作步上正轨,好消息也不断的传来。
王骥不负众望,再一次打败思机发,收复孟养,并将思机发赶到了缅甸。
缅甸见大明军队不见颓势,加之收到大明新帝登基,且朱氏皇室和百官皆拥护的消息,没有发生动乱,便心生退意,带着思机发缩回了缅甸。
这一次,王骥没有追击,甚至不像以前带着大军滞留边境,而是退回到孟养,上书皇帝,建议皇帝扶持思任发之子继位,和谈结束战争。
此书一上,文官们纷纷响应,劝说皇帝,大明为了麓川之战付出太多,再继续下去,旧驻麓川的各地大军恐生思乡之情,更不愿战。
文官们提议派官员去教化,这仗不能打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