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_32">“这…”
领导的问题让宋文乐一愣,说道:
“这个是西方国家的计算方式,苏联和东欧国家都不用的,我们也不用的,计算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没有办法去比较的。他们走他们的路。人走我们的路,路不一样,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嗯,你说的没错。”
领导点了点头,又问道:
“不过,我更对他们的发展感兴趣,可以介绍一下吗?”
因为常驻曼谷的关系,宋文乐对这里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了解的,他介绍道:
“暹罗的经济发展其实并不复杂,它和其它的自由贸易区成员一样,都是受SEA产业规划政策的影响,甚至最初的产业规划,都是由SEA通商产业部制定的,并且接受其产业转移,通过承接SEA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
“…但即便是承接产业转移,首先也需要国家有最起码的基础设施:国家要有公路和铁路,有海运航线,有电线和全面的邮政,最重要的是——得有较高比例的对工业化有所了解的高素质公民。
这一切,当时暹罗都很缺乏。所以就必须先补这一课。因此,在最初的十年里,他们的主要就是这些事情。修公路,修电线杆,建设发电厂等最基础的基础设施,还有公民的扫盲。这点的工作成效显著:在王国复辟时,暹罗人的识字率是12,十年后,就上升到61。”
这些数字听起来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只有亲历者才知道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什么?
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10年如一日的努力,那个时候他们他们所做的一切仅仅就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读上书识的字。
其中的艰辛,只有亲历者们才能够明白。
接着宋文乐就指着路边的招牌,说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暹罗的语言文字开始国语化,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