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率三千骑兵星夜兼程,直奔光州。沿途百姓闻风而动,纷纷避让,地方豪强亦不敢轻举妄动。战兵年深知此战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夜兼程,终于在朱温大军抵达光州之前赶到。
光州城外,战兵年率军扎营,布下防线,准备迎敌。他亲自巡视前线,观察敌情,心中已有定数。朱温虽以骑兵见长,但其大军南下,长途跋涉,士卒疲惫,且粮草供应困难。若能以逸待劳,以骑兵为主力,伺机出击,必能重创敌军。
翌日,朱温大军果然抵达光州城外,布下营寨。战兵年并未贸然出击,而是静待时机。朱温亦未急于攻城,而是派出使者,劝降战兵年。
“战将军,我军兵强马壮,尔等不过数千骑兵,岂能抵挡我军主力?不如归顺,共享富贵。”使者劝道。
战兵年冷笑:“朱温背信弃义,趁我军南下之际出兵,实为不义之师。我军虽少,但士气高昂,岂能屈服于你等宵小?”
使者见劝降无果,只得悻悻而去。
战兵年随即下令各营整备,准备迎敌。当夜,他亲自率骑兵夜袭敌营,趁敌军未备,突入敌阵,杀得敌军措手不及。朱温大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被迫后撤。
战兵年趁势追击,连战连胜,迫使朱温大军退守蔡州。光州之战,保义军以少胜多,震慑四方。
与此同时,张龟年亲率主力南下,攻占申州、舒州,切断朱温退路。袁袭派出的使者亦成功策动当地豪强,使得申州、舒州两地豪族纷纷归附,局势趋于稳定。
朱温闻讯,大惊失色,急忙下令撤军,试图回援蔡州。然而,战兵年已率骑兵封锁其退路,张龟年亦率主力南下,形成夹击之势。
朱温陷入重围,进退维谷,最终被迫投降。保义军大胜,彻底击溃朱温主力,稳固江淮局势。
张龟年入蔡州后,安抚百姓,整顿秩序,并任命当地豪强为官,以示恩宠。蔡州豪族纷纷归顺,局势趋于稳定。
此战之后,保义军威名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