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会选择归乡的。
张元忭这位友人,和他是同科的举人,这次落榜后有些心灰意冷,也不知道会不会再考了。
而张元忭是会试第二名,虽然还没有殿试,但是按照惯例,只要他在殿试不失仪,保底二甲以上的进士是肯定有了。
保底二甲以上的进士,和落榜的举人,两人的前途已经是天上地下了。
黯然离开的落榜举人,和准备迎接殿试的会士,科举确实是一道龙门,跃过去成龙,越不过去也就只能随波逐流了。
“刚刚房师送别的是青藤先生吧?学生没来得及上来送别。”
苏泽点点头,徐渭离开京师之前,也向自己推荐过这位老乡。
徐渭对张元忭的评价颇高,认为他可以成为苏泽在朝堂上的助力。
张元忭的考卷就是苏泽批改的,不过苏泽也不能因为文章来断定一个人的品质。
当年王安石变法,蔡京也通过才学得到了王安石的看重。
张元忭到底是真的有变法志向,还是为了讨好考官故意这么写,苏泽还不能轻易下定论。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又见到了一个熟人。
正是苏泽推荐进入国子监预科读书的孙文启。
孙文启今天是返回养济院,带着旧时的卖报兄弟们一起来郊外兜售柳条。
古代就有折柳送别的传统,但是京师周围的柳树去年被折了太多,以至于官府下令禁止折城门附近的柳树送别。
孙文启的脑子活络,他看到了商机,于是领着养济院的伙伴们在京郊专门折下柳条,然后跑到城门外兜售。
果然销量极好。
不值钱的柳条,卖给那些送别的读书人,一个黄铜币都能卖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