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会在唐文的忧心忡忡(存疑)中只得允许各厂商独立开发系统,那软件自然也得各自一套。
唐文仔细数了数,发现未来至少会有7到10种不同系统的MDA。
这真是…太棒了。
通过持续四天的高强度会议,第一代MDA的性能规范已经出炉:
CPU使用RISC指令集,并全面给予32位开发以面向未来;
通讯使用的WIFI基带直接一步到位支持5Mbps下载速度,采用2.4G频段;
搭载尚处于发展阶段的电子陀螺仪以实现手持方向校准,内置GPS芯片;
必须配备彩色屏幕;
必须使用全图形操作窗口以便入门学习;
搭载非易失性存储器(此时大部分掌上电脑没有永久存储器(即存储器,断电后就丢失数据));
搭载全字母键盘或支持手写;
需便携到能轻松揣进口袋;
搭载1万像素以上摄像头,可上传图片(非强制标准);
开启背光下使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非强制标准);
亲自参与完标准制定后唐文已经明白第一代MDA至少领先时代2至3年,也许可以想办法搓出十几台吗,但肯定不具备量产可能,至少千禧年之前都困难重重。
然而这还是他稍微压制的结果,一堆科技公司还嫌弃不够想继续加码呢!
唐文只能被迫又制定一个第二代MDA标准,随意扒拉了一些初代功能机的参数写上去才让所有人满意。
制定完MDA标准和指出下一步方向后,联盟内的厂商就赶紧埋头搞机,都打算一鸣惊人改变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