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的助理教练唐尼尼尔森对这场半决赛的进程感到大吃一惊,因为他手下的球员没有一个参加过NBA训练营。
按道理来说,他们连进入NBA的资格都没有,却聚在一起,差点打败了由NBA最好一批球员组成的球队。
作为一个与篮球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美国人,尼尔森不知道贾斯科维休斯在投入那个可能的致胜一球时,自己是应该希望成功还是失败。
当然,对美国人而言,那是一场不如失败的胜利,很多年后,大家都这么说。
其实输赢都没有太大区别,2000年悉尼奥运会,美国篮球被世界迎头赶上是不争的事实。
对阵立陶宛的险胜不过是稍稍延缓了毒药的发作时间,”雷阿伦在本场比赛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很高兴这球没进,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接下来要面对什么。
阿甘,一个困扰了美国三代球星的名字,他像幽灵一般,始终飘荡在上空。
——2009年出版,鲍勃雷茨著《Americahoops》,节选。
美国队的表现令人失望,虽然他们拿下了胜利,但过程的丑陋,让“梦之队”这个名号失去了曾经神圣的光辉。
很快就有人站出来说,好吧,那个人是拉里伯德,他客串参加了一个节目,和大伙儿一起看奥运直播,他做解说。
在半决赛结束后他接受主持人提问,问他怎么看到梦之队两分险胜立陶宛,差一点被对手绝杀。
伯德直截了当地讲:“他们根本不是梦之队,奥运篮球历史上只有一支梦之队,就是1992年的梦之队。之后的都是美国国家队,而不是梦之队。如果非要说梦,那肯定是噩梦,而不是梦幻。”
伯德的言辞一如既往的犀利,他这么说有点维护老梦之队的意思。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看完比赛后,他意识到在决赛里,这支美国队很难对付阿甘。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