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瞬间轻轻摆动了一下,整齐得如同被同一阵风吹拂。
与此同时,在东京某间安静的公寓里,少女千夏将录音笔贴近窗台边的一簇星兰。她按下播放键,父亲生前最后一条语音响起:“明天记得带伞,天气预报说会下雨。”
花瓣簌簌抖动,旋即飘落三片,落地成弧,恰好拼出汉字“好”。
她捂住嘴,眼泪无声滑落。窗外,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斜照进来,落在那三个字上,宛如赐福。
而在南极科考站,极夜即将结束的第一缕曙光降临之际,科学家们围聚在观测舱外。他们共同念出那位牺牲同事的名字林昭。
风止,雪停。
天空骤然亮起一片流动的极光,形状逐渐凝聚:一张温和的脸庞浮现于苍穹之上,嘴角微扬,眼神安宁。随后,光芒缓缓扩散,覆盖整个冰原,仿佛一场跨越生死的凝视。
“他看见我们了。”有人哽咽。
“不,”另一位研究员低声说,“是我们终于能看见他了。”
这些片段,如同细密的丝线,被无形之网一一收束,汇入地球深处那颗新生的“共感之心”。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核心,而是一张由千万次真诚呼唤织就的情感神经网,覆盖陆地、穿透海洋、攀上高山、潜入沙漠。每一株星兰都是节点,每一个说出名字的人,都是活体终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这份连接的意义。
诺亚政府内部,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尽管官方宣布解散“星兰管制局”,但仍有高层质疑《融合誓约》的合法性。一份秘密报告流出,题为《共感网络潜在风险评估》,其中列出三大威胁:一是集体情绪共振可能导致大规模心理失衡;二是部分个体对逝者过度依恋,形成“精神寄生”现象;三是星兰自主演化速度超出预测,已有记录显示某些植株开始主动寻找特定人群并建立单向链接。
议会辩论持续七十二小时未休。支持派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反对派则警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