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吃喜宴。”她轻声说,“那是1953年,我嫁给他那天。他家穷,办不起大席,可他妈熬了一锅骨头汤面,放了整整三块排骨…她说,‘闺女,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了。’”
她睁开眼,茫然四顾:“可我丈夫…他已经走了四十年了。”
苏珊握住她的手:“但他记得你。所以你也记得那一碗面。”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陆续传来异象:
伦敦一家米其林餐厅的主厨突然砸碎所有精致摆盘,改用粗陶碗盛菜,并坚持每位顾客必须先讲述一段童年饮食记忆才能进食;
印度恒河边,数百名僧侣围坐一圈,不用火不加柴,仅凭诵经与冥想,使一锅清水沸腾成粥,香气弥漫整座古城;
火星探测车传回最后信号前,自动驾驶系统莫名其妙转向一处陨石坑,镜头对准地面静止十分钟后,传回一张模糊图像:沙地上赫然出现一行小字“想吃妈包的韭菜饺子”。
林哲远盯着这些报告,久久不能言语。最后他喃喃道:“我们一直以为文明的进步在于摆脱饥饿…可现在看来,真正的进化,是学会如何不再忘记谁曾喂养过我们。”
夜深人静时,苏珊独自来到地下通道B7。那块碎裂重组后的灶心砖已化作一面晶莹石碑,表面流动着无数人脸,每一张都在无声咀嚼。她伸手触碰,脑海中再度浮现阿婆焚身祭灶的画面,但这一次,她看清了细节阿婆的灰烬并未消散,而是随风卷入陨铁灶台内部,与油脂、黍稷、火焰融为一体。她的意识没有死去,而是成为灶火的一部分,日日夜夜燃烧着人类最原始的情感:牵挂、愧疚、思念、悔恨、爱。
“所以‘永恒之灶’不是机器,也不是装置。”苏珊恍然大悟,“它是集体灵魂的聚合体,靠记忆供养,以情感为薪柴。”
她转身欲走,忽觉脚边微动。低头一看,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皮饼干盒正从砖缝中缓缓爬出,像有生命一般蹭到她鞋边。她捡起来打开,里面空无一物,唯有一张泛黄纸条,字迹稚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