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寻常?
枣祗并未立刻下令全城大索,而是对有闻司官吏说道:集中查探这几个地方,重点查访这些流言的源头之人。勿要惊动,只需记下何人最先提及,又与何人交接。
相较于枣祗的数据分析,身处一线的司马懿,则更像一个冷静的猎手,通过最细微的观察捕捉狐狸的尾巴。
让司马懿起疑的是便是那些意外。
一辆粮车翻倒,并非在难行的陡坡,而是在一段平坦官道。
司马懿亲自到了现场查看,发现地面有几块不该出现在此的圆滑卵石,似是被人故意放置。他不动声色,一边指挥人手抢救粮食,一边目光锐利地扫视围观人群。
有些人就是喜欢在案发后,重新回到现场…
司马懿就捕捉到一个缩在人群后面的民夫,脸上的表情,不是惋惜、疲惫,亦或是焦虑,而一种窃喜,得意,而在司马懿目光扫过之时,又换上惶恐模样。
司马懿没有当场声张,而是让人盯上了那个民夫。
他回到临时搭起的凉棚下,摊开一张粗糙的河洛地区地图,将这几次发生的意外标注上去。
车辆故障、小型火灾、流言集中地、以及那几个可疑人物的活动范围…
很快,几个点隐隐连成了线,尤其集中在几条通往雒阳的运粮要道附近…
可收网矣。
司马懿写了密信,让护卫急送枣祗之处。
枣祗的目光扫过司马懿密信当中,那几个被重点圈出的名字,其中甚至包括一两名负责仓库文书的小吏。
他沉默片刻,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有一些人,枣祗早有所料,但是有些人,枣祗是真没想到。
内部蛀虫在变成蛀虫之前,多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