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第二个出息的孩子,在辽东任参将,和王如龙配合极好;
马芳是阳城伯,他家的长子马栋的确有点不太行,喜欢舞文弄墨,可他的次子马林,硬生生把家里的的伯爵打成了侯爵,东征九胜,马林打满了全场,亲自开了倭寇数个山城乌龟壳。
而马林的两个儿子,三个侄子,都通过了讲武大学堂的考核,现在在京营做庶弁将。
江安侯刘显,他的儿子刘綎,猛将中的猛将,主战一方,可谓是战无不胜,在西南那种复杂的热带雨林战场,打的本地夷人哭爹喊娘。
泗水侯、国姓爷殷正茂的老三殷宗信,也是猛人一个,打起仗来根本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儿,明明是麒麟殷氏的旧文化贵人,硬生生变成了个武夫,而且这武夫干的还挺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漳平伯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也是在水师任职,也曾多次武装巡游了倭国,虽然并没有太多的战功在身,但完全对得起他父亲俞大猷的名号了。
大明这一批武勋,可以说,虎父无犬子,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这非常的奇怪,按理说,军事天赋这东西,是不会依靠血脉传承的。
李佑恭看了眼陛下魁梧的身形,其实陛下的疑惑,答案就在陛下身上。
“陛下,汗水不会骗人。”李佑恭仔细斟酌了一番说道:“大明军训练有序、军备优良,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只要这些武勋后人,不是在前线一意孤行、孤军深入、贪功冒进、贪生怕死,都能获得认同。”
这种表现其实也正常,大明当下征战,更多的是靠组织度、军备、训练度碾压,而非靠将领的个人勇武和谋略,所以这些武勋上战场,只要不是犯上面这些错误,就可以主战一方。
当实力差距足够大的时候,战场上的碾压是存在的。
比如熊廷弼在石见银山、关东平原,通常几十个汉军,就能追着成百上千的倭寇跑,因为倭寇的士气已经被彻底打崩了,只要熊廷弼不胡来,他几乎没有输的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