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有很大一部分连马都不会骑了,二来,就是南院在战争期间,不提供粮草。
不理民的北院,在战争期间,需要南院的鼎力配合,没有配合,这仗根本没法打。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简单,不打仗,不就行了?
自澶渊之盟后,北宋、辽国,承平百年,因为两国的军备一样的糜烂,最后被金国一穿二,金国把辽国皇帝、北宋两位皇帝都拉到了黄龙府牵羊去了。
耶律德光这种蠢货的灵机一动,可比奸臣精心谋划的阴谋,破坏性要大得多。
到了南宋时候,秦桧也曾经提出过‘南人治南、北人治北’的政治构想,和耶律德光的想法如出一辙。
秦桧这个构想,被宋高宗采用,执行了一段时间。
宋高宗给金国皇帝写信也是‘臣构言,今日来画疆’,就是不再认为北方是大宋失地,不再追求再还旧都、收复失地,也不再认可北方遗民是大宋子民。
当时北方敌占区,存在着无数的起义势力,这都是当初岳飞‘连结河朔’的产物,也是岳飞北伐的最大底气,民心可用。
连结河朔,联合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配合南宋官军行动。
岳飞派遣人员,深入河北地区策动义军起兵,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太行山梁兴、李宝等义军首领都是这样出现的。
宋高宗的臣构言,秦桧的南人治南、北人治北,等同于放弃了一切收复失地的行动,不承认这些遗民属于大宋,不再支持义军抗金,不再进行北伐。
这些遗民里就有一个人,名叫:辛弃疾。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北方南下投奔南宋的文官武将,完全无法得到重用,辛弃疾只能写写诗词了。
其实洪武年间,大明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南北榜大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殷正茂给吕宋编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