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后世是有关系的。
随着韩绛丧仪的办理。
大宋朝的考试季,也进入了尾声。
科举方面,殿试结果在四月丁酉(21)公布。
赐正奏名进士石公弼以下三十六人进士及第,三百七十四人进士出身,三百零二人同进士出身,总计七百一十二人。
创造有科举以来,单次录取进士人数之冠!
大大的彰显了,赵煦的恩典!
让天下士大夫大赞不已——士人寒窗苦读,别妻子、远离桑梓,披荆斩棘,过关斩将,辛辛苦苦的进京赶考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当官!为了当人上人!
前有南汉刘鋹倒行逆施,搞出来了想当官,必须自宫的国策。
结果,士大夫为了做官,主动挥刀者络绎不绝。
后有蒙元、满清,开科取士,不失圣主明君之誉。
而其一旦,不搞科举,不给士大夫们当官的途径,顷刻就土崩瓦解。
而赵煦在今年科举大放水,将录取人数第一次拔高到七百人以上!
对天下士大夫们来说,这就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圣主明君!
几乎所有人都说:官家天恩,永远都还不完!
至于赵煦在科举过程中,搞的那些小动作,做的那些改革,在士林中引起的非议和腹诽。
在科举录取名单出来的那一瞬间,顷刻烟消云散。
事实证明——士大夫们不怕皇帝乱来,只怕皇帝不给当官的机会和途径!
谁能让他们当官,他们就管谁叫君父!
至于君父是谁?考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