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午后。
距离京城大约三十里地的一条官道旁,两名骑马而来的过路客,走进了一间生意相当不错的小酒肆。
尽管经过了一番乔装改扮,不过这两人各自相貌中最大的特征依然很明显——一个没眼睛,一个没脖子。
当然了,对于跟他们不熟的人来说,就这种程度的伪装便足够了。
“小二,来两碗面,炒几个热菜,再温一壶热酒。”黄东来坐下后,便快速点了单。
在那个年头,尤其在一些小店里,像他这种“不看菜单,只说数量和门类”的模糊点菜法,也算是常态。
因为当年的物产远没有咱今天这么充足,物流也不发达,食材的储存和保鲜又困难,所以只有一些开在鱼米之乡、或物资丰沛的大城镇里的饭馆儿才能提供较多种类的菜品,而像这种开在郊外的小店,但凡能端出三四个热菜来就算不错了…还菜单?写几个菜牌都多余。
那一般客人在点菜的时候,自也不必说得太具体,因为你说具体了,小二大概率也是回你一句“没有”,再问就是“这也没有”、“那也没有”、“的确可以有,但是真没有”…再再问,那就是“你有病吧?”“你吃多少?”“你吃多少我有多少”…
倒是像黄东来现在这样的点单方式,才是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有钱人”的特征,毕竟“几个热菜”可能就是这家店能炒出来的所有菜,“一壶热酒”也可能是这家店所提供的唯一一种酒。
“好嘞贵客两位!酒菜一桌”店里的小二听到黄哥这话语,也是立刻就乐呵呵地冲后厨高声叫菜;一方面呢,这是涨涨店里的人气儿,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后厨打招呼,意思里这桌的客人手头宽裕,伺候好了或许有小费。
“唉…跑了一天,总算是有个像样的地方能喘口气、歇歇脚了。”等菜的同时,孙亦谐一边开口跟黄东来闲聊,一边已本能地将这小酒肆内的环境仔细打量了一圈儿。
这家店,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烟火气很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